离家打工的父亲,精神失常的母亲,精神狂躁的大伯,身患疾病的奶奶,这是谁的错呢?好像谁也没有错……虽然我也鼓励小欢:“你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希望!”但又深深感受到这一切对于这个稚嫩的肩膀来说太过沉重。当了解到越多的现实后越发现,被写下的励志故事永远是少数,然而被淹没在尘埃中才是人生的常态。我庆幸,她够努力,够坚毅,她的身后,还有老师、学校和国家。
窗外月光朦胧,远处石墙缝里不时传来几声虫鸣,伴随着武汉夏夜的酷热,我的心也不禁朗润了起来。暑假刚放不久,我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这学期的家访工作。
反复观看了所带的7个班级196名学生名单后,我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小欢的名字上。我带她的时间不算长,仅仅一个学期,但是对她的印象很深刻,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成绩优异,然而在期末阶段,她似乎丢失了从前的冲劲,陷入无精打采的生活状态,就像一束被黑暗笼罩无法呼吸的野花。我想,我必须得去一趟了!
2023年7月10日,我们从光谷校区出发,开车2个多小时到达小欢家所在小区。小欢的家地处偏远市郊,这一片小区都是回迁房,小欢的家就在其中一栋的一层。得知我们来访,小欢曾顾虑重重地和我说:“老师,我爸爸出去打工了,大伯精神病,妈妈还是那样,奶奶最近又把腿摔了,你来我家可能没人招待。”直到这时候,我才完全掌握到她的家庭基本信息,对于她期末阶段的状态,我也能够理解了!我更坚定地说:“一定要来,来看看你,看看你的家人!”
走近楼栋门口,就看见小欢在炽热的太阳下等着我们,她的奶奶左腿打着石膏坐在楼梯口和几位白发苍苍的邻居们纳凉聊天,见到我们走过来,想要挣扎着站起来迎接,被院长和书记急忙阻止,安抚奶奶坐好。走过昏暗的楼道,进入小欢的家中,外面是阳光明媚,家里却昏暗阴沉,原来小欢的家是毛坯房,连灯线都未安装,在仅有的活动空间里还堆满了捡来的废弃塑料瓶、报纸和破旧衣物,只余下堪堪落脚的狭小空间。
我们在充当客厅的昏暗空间站立,小欢及其母亲和我们交流起来。她的母亲患有精神隐疾,我们到访的时候还算正常,能够和我们正常交流,她说:“感谢学校,感谢老师,这么远又这么热还专门来我家,家里没有桌椅招待,实在不好意思……”小欢母亲不好意思地挥舞着双手。我们给小欢母亲介绍了小欢在校学习情况,对小欢的努力和坚毅提出表扬,她母亲重复念叨着:“感谢学校,感谢国家的培养,老师们都辛苦了!”在聊天的过程中,小欢的奶奶还是一个人拄着双拐缓慢地“跳”了进来,我们转递了慰问金,奶奶不停地感谢:“我们家的条件差,真是给学校添麻烦了!”奶奶用自己质朴的言语表达对我们的谢意。
我们临走时,路过侧面的阳台,在逆向的光影里,我们看到阳台上坐着小欢的大伯,他的脚踝被一根婴儿手臂粗的铁链拴在防盗窗上,见到我们,他嗷嗷大叫,挥舞着双手,将一个空瘪的矿泉水瓶子朝我们扔来,似乎是在感谢,感谢我们的到来。
那天,我们穿过昏暗的楼道,眼前刺眼的阳光似乎并不能抚慰我们低沉的心情,生活在这种家庭,能够坚持考上大学已经很优异,何况是保持前列的学习成绩和炽热的生活态度。其实在此之前,我也有过犹豫,在网络支付手段如此便捷的今天,我们还需要这样一路奔波,只为送上500元慰问金吗?有价值吗?有意义吗?
这一刻,我明白了,家访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学生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家访的温暖,绝不仅仅是点点物质上的给予,而是真切地感受还原一个贫困家庭的真实面貌,是让学生及其家人感受到老师、学校、政府和党对他们的关注、关心和爱护。
家访的步伐告一段落,但是我们和学生的故事还在继续,乘着夏风,迎着烈日,我们一起向前奔跑,共同拥抱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