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的你,会是什么模样?”这不是普通的课堂提问,而是抛向青春的时代命题。面对台下近千双清澈而专注的眼睛,长江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童静菊的提问,让整个学术报告厅陷入沉思,随即响起热烈的讨论。这是10月23、24日,长江职业学院学术报告厅里的生动一幕,也是童静菊连续三年为全体新生讲授“大学第一课”——生涯规划的现场。
从武汉新城校区到光谷校区,连续三年来,这堂“精神奔赴”的生涯规划第一课已成为新生开启大学旅程的“导航系统”,为数千名学子拨开迷雾,点亮航标。
从迷茫到明晰:为青春安装“导航系统”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规划不是束缚,而是为未来铺路。”童静菊开宗明义。她观察到,不少新生入学初期容易陷入迷茫,而科学的规划能帮助他们明确方向、凝聚动力。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成为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构建生涯教育体系,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选择、主动适应变化入手,实现个体需求与国家需求的一致与统一,成为解决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面对这一时代课题,长江职业学院自2022年起构建起覆盖全周期的生涯教育体系:大一制定规划启蒙定方向,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和外部世界,制定可调整的生涯规划书;大二实施辅导咨询强能力,提供主题团辅和一对一咨询,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大三精准帮扶保落实,通过简历门诊、模拟面试进行精准化就业指导,完成校园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冲刺。这套环环相扣的培养体系,犹如为每位学生的成长安装了精准的“导航系统”。
“四探”行动:让生涯教育从课堂走向现实
如何让生涯教育不流于形式?近年来,学校以赛事式、项目式、体验式、翻转课堂式教学为切入点,打造全方位、立体式、本土化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推出了“四探”行动——一探专业,入学前开展生涯人物访谈,完成专业能力画像;二探职业,入校后通过主题团辅体验,形成职业五维画像;三探行业,寒假进行行业调研,绘制行业需求画像;四探企业,暑假深入企业调研,描摹企业需要画像。
这套“组合拳”通过项目式学习、企业调研、职业画像等方式,打通课堂与职场的壁垒,让生涯教育真正“活”起来。正如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欧阳琼所言:“这堂课不仅解答了新生的困惑,更有满满的实操干货,传递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青春因规划而清晰,因行动而精彩。”
案例“活教材”:让卓越成为可复制的路径
“规划不是天马行空,是看着前人的脚印,走出自己的路。”课堂上,童静菊通过鲜活案例将抽象的规划具象化,分享了多名优秀校友的“成长密码”,让新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2021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黄昕婷通过制定每日、每周、每月的严格学习计划,凭“时间管理表”以优异成绩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研究生;2020届物联网技术专业毕业生张静雯作为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民兵方阵的成员,正是靠着“学会吃苦、学会坚持”,通过千万次重复训练的“肌肉记忆”,用标准的“75厘米”走过天安门接受检阅;还有更多学长学姐在国赛夺金、创业成功。他们的故事共同印证:卓越并非天赋,而是精心设计、持续行动的结果。
童静菊还分享了“目标设立法、开设账户法、刻意练习法、多项选择法、价值引领法”五种规划方法。“这些方法不是教条,而是工具,关键在于结合自身实际,适时调整。”她鼓励学生要把“规划”变为“行动”。
青春宣言:新生立下“青春军令状”
课堂的互动环节秒变“目标宣言现场”,学生们踊跃分享自己的未来蓝图。听到“十年后的自己”之问,花湖临空经济学院新生杨同学举手分享:“十年后我要创立自己的物流企业,助力家乡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学院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李同学则表示:“我的五年目标很明确:专升本,并已细化了每年、每月、每周、每日的目标。”而人工智能学院一新生的五年目标就是在国赛、省赛上夺金。
对这些或宏大或具体的规划,童静菊一一回应并鼓励:“无论目标大小,只要与自身特质匹配、与社会需求同频,就是值得追求的规划。”
她更以自己女儿的成长为例,坦诚分享:“兴趣可培养、性格可完善、能力可提升,没有谁天生‘注定’,一切都是‘塑造’的结果。”这个真诚的分享,瞬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让生涯发展的理念更加“入脑、入心、入行”。
从被动到主动:行动本身就是最好的时机
“规划的最终要义是行动,再完美的规划,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空谈。”课程尾声,童静菊的勉励语重心长,“不要害怕试错,每一次试错都代表着离成功更进一步;不要总想着等待‘完美时机’,行动本身就是最好的时机。”
这番话引发持久掌声,许多新生表示,这堂课让他们完成了从“被动适应”到“主动规划”、从“空想未来”到“脚踏实地”的思想转变。
这堂课带来的思想转变,在课后持续发酵。来自医药护理学院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徐同学感慨:“以前觉得规划很遥远,现在明白它并不遥远,原来规划就在每天的实际行动中。”文化教育学院新生刘同学则计划效仿黄昕婷学姐,制定详细的时间管理表,“童书记的课让我意识到,规划不是空谈,而是要用行动去实现”。
三年来,这堂特殊的“生涯规划第一课”已成为长江职业学院思政教育的重要品牌,不仅是一门“人生导航课”,也是一门“思想启迪课”和“行动动员课”。它以全覆盖、精准化、特色化为目标,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合力,帮助学生在淬炼硬本领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进新时代中书写职业荣光。正如童静菊在寄语中所言:“手握金刚钻,用技能点亮未来征途;敢揽瓷器活,用自信迎接每次挑战;淬炼硬本领,用实干书写职业荣光;奋进新时代,用奋斗成就出彩人生。”这场持续三年的青春对话,已在新生心田播下希望的种子,只待用三年大学时光精心浇灌,静候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