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长江职业学院一场特殊的“擂台赛”引人注目——在该校2025年国家奖学金公开答辩会现场,38名国家奖学金候选人依次登台,每人在5分钟内,结合PPT展示自己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成长与成绩。
在长江职业学院,这一公开答辩制度已坚持12年,打破了“唯成绩论”的评选模式,通过综合素质考评展现育人导向。
答辩现场,学生们展示的不仅是优异的成绩单,更有国家级技能大赛的奖杯、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记录、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的风采、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成果、各种资格证书或专利证书……经过一天激烈角逐,27名综合素质突出的学子最终入围此次国奖。

国家奖学金候选人上台答辩(学校供图)
该校文化教育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2023级学生邓欣蕊不仅学业优秀,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她曾投身公益寻亲行动,助力离散家庭团聚。她带领的志愿服务队,入选教育部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该校人工智能学院电子工程技术专业2023级学生李帅取得不少成果,还获得了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电子电器与集成电路赛道金奖。他动情地说:“准备答辩的过程,就是对大学生活的一次系统复盘。我发现自己不仅在专业上有所精进,更在服务同学、社会实践中学到了责任与担当。”
这场年复一年的公开答辩,已超越单纯的奖项评选,成为长江职业学院检验育人成效、树立价值标杆的重要平台,持续释放着“五育并举”的鲜明导向。12年的坚持,让一批批思想过硬、学业优异、技能突出、热心公益、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通过公开答辩走向前台,成为学生们身边可学可做的榜样。

400多名学生来到现场观摩(学校供图)
此次,400多名学生自发来到答辩现场观摩,加上之前各学院初选答辩时的观摩学生,总计超过3000人共上这堂“育人大课”。数媒专业2024级学生张登月说:“这种答辩方式令人信服,也让我看到了身边有这么多优秀的同学。我进一步明确了方向,要更加努力奋斗,争取明年入围国奖。”
“光成绩好,不一定能拿下国奖。”该校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人介绍,现行规则下,候选人资格要求学业成绩在专业排名前10%,但最终谁能脱颖而出,必须在答辩环节接受全面检验。“我们设置了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成绩、技能竞赛、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不能只埋头书本,更要‘抬头看路’,注重全面发展。”
“台上5分钟,台下几年功。这些同学的故事,往往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曾入选“荆楚好老师”的该校医药护理学院辅导员张晓英感慨道。她记得,曾有学生带着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来答辩,也有学生在疫情期间积极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还有学生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为学校赢得荣誉。“他们的经历生动诠释了‘五育并举’的内涵,激励着更多学生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
长江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童静菊表示,这一创新实践将国家奖学金评选从单纯的“评优”转变为生动的“育人”实践课,打破了单一的学业评价标尺,构建了科学、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强化了价值引领,激发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韩晓玲 张俊 鄂胜波)
编辑:殷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