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大学生记者 谢宁 吴培 李珊 厉玉琴)3月5日晚,一场题为《志愿服务 伴我成长》的讲座在南校区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校党委宣传部、学工处处长何志武等出席,校团委书记、学工处副处长刘晓主持,500多名学生把报告厅挤得水泄不通。
徐本禹是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第十八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讲座一开始,徐本禹就向大家讲到,他从小受武训、张海迪、孔繁森等名人的熏陶,大学时一件事让他感动至今。1999年深秋,一对去看望自己孩子的父母,当看到穿着单薄的他时,将原本带给自己孩子御寒的新衣服送给了他。就是这一件充满爱心的棉袄温暖了徐本禹的身体也温暖了他的心,从此他走上了志愿者的道路。
“别人帮自己,是为什么?是为了自己再帮其他的人。”徐本禹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后,学会了感恩。大学期间他义务当邮递员、打扫教室、捡草地上的垃圾。讲到做这些事时同学不理解,给他取外号“徐大傻”时逗笑了在场的五百多名学生。
徐本禹还说,他与志愿服务的“初恋”是在2002年7月。当时参加学校组织的贵州省大方县的支教活动。回校期间他收到贵州岩洞小学的学生写给他的信,学生稚嫩的话语让徐本禹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2003年7月,他放弃读研的机会,回到贵州义务支教,实践自己“阳光下的诺言”。
“贵州的生活条件很差,当时去学生家里家访,最直接的动机就是想吃点好的。”诙谐幽默的语言引得同学们一片笑声和鼓掌声,也反映了当时支教的状况。徐本禹向在座的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在贵州支教的两年里发生的艰辛又有趣的故事。
完成两年的支教后,徐本禹回到了学校继续读研。在读研时他将志愿者活动继续下去,06年创建红杜鹃爱心社,专门做山村教师培训,还发动他人为贫困地区捐赠书籍。时至今日,这个红色的社团已经做了八年。同年12月,徐本禹还和他13个同学去到了非洲津巴布韦当志愿者老师,用英语讲授汉语。
最后徐本禹表示他已将志愿者精神融入到本职工作中,把志愿服务当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呼吁同学们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在同学们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讲座拉下帷幕。长达1个半小时的讲座结束后,学校还在1号楼920会议室开展了一场徐本禹与本校优秀学生代表的座谈会,徐本禹与同学们谈笑风生,互叙理想和未来。

徐本禹为我校学生作报告

团委书记、学工处副处长刘晓主持徐本禹讲座

精彩讲座赢得在场师生阵阵掌声

讲座现场

徐本禹与我校优秀学生代表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