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只是稚嫩的大学学生,却有着像雷锋一样的坚毅
在武汉,长江职业学院有一群学生正身着迷彩,头戴军帽,一板一眼的练习格斗技术。这支和普通学生社团略显不同的社团叫做“雷锋连”。

雷锋连的教官蔡平,是一位退伍军人。他将他在部队学习到的知识,全都投入到雷锋连的建设上来。

军训,应该是大多数大一新生的噩梦。军训之后,居然还有人愿意选择加入到更严格的雷锋连训练中,到底是为什么呢?
蔡教官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许能帮助大家找到答案。

“雷锋连最初成立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经费。大家只能接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有偿活动。那时候,学校的图书馆需要搬一批新书,需要把那些书从地下车库搬到3楼,经费只有400块钱。

900包书,每一包书的重量超过100斤。我和学生一块从地下车库走消防通道楼梯把它一包一包地扛到3楼,整整花了4个小时。最后我看到他们身体在发抖,我知道这是累得脱力了。

但没有一个人抱怨,也没有人说是要买瓶水什么的。400元全部放进了经费里,由大家共享。”

2009年,大学生雷锋连获得“青年文明号”称号。现在,雷锋连已运行十三年。从这里走出的学生,有的创业成功成为老板;有的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上走的稳健。

“在雷锋连里,你们学到了什么?”
"坚持,能吃苦。"这时听到学生们说的最多的答案。这里的训练,一般是每天早上6点钟集合,5点半就要起床。下午18点集合,有的同学可能在东校区上完下午的课,就要往这边赶。

面对严格的要求,有些学生坚持下去了,而有些离开了。在放弃或坚守的选择中,学生们寻找着留队的意义和对未来的期望。
吕伟,是一名来自内蒙的学生。在毕业以后,他和他的女朋友去天津创业。为了节省经费,他们以每周100块钱的费用租赁了一个小仓库,就在里面摆了一个席梦思。白天在外面跑手续,晚上两个人就挤一挤过夜。

天津的冬夜,已经零下十几摄氏度,他们在夜晚都没有躺下过,只能裹着被子取暖。如今,吕伟已经算是创业成功了。在雷锋连中的磨砺与坚持,是他人生路上的财富。

正在操场上训练的是大二、大三的学生们。他们在这里的收获各有各的不同,有的变得勤快了,有的懂得了时间观念,还有的不再那么叛逆了......
每个人的目标都不一样,在这里学到的东西也不一样,但他们心中的那股“雷锋精神”是一样的。

用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来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品行,雷锋连也成为校园内社团中的一种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