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职业学院新闻网!今天是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 学校主页

文艺原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艺原创  >  正文

三国时期经典战役研究之十

——夺取益州之战

来源: 《湖北经大报》 时间:2019-11-14 14:34:12点击:

三国时期经典战役研究之十

                      ——夺取益州之战

童泽哲(播音主持1801)

【接4期校报】

三、历史分析

(一)古巴蜀地理险峻是军事集团争夺的根本原因

战国时代,秦得巴蜀以制天下;楚汉纷争,汉因资统一全国。东汉末年,还传言“益州分野有天子气”。217年,法正在劝刘备取汉中时说:“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顾亭林文集》曰:“蜀者,天下之领,……蜀据天下之上流,立国于南,必先失蜀,而后危仆继之。蜀为一国,不合于中原,则犹可以安……”周一良先生指出:“江南政权必须依赖巴蜀,上游可靠,下游始克偏安。长江虽称天堑,难防顺流而下。”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57专立“江左不可无蜀”条,着力说明江左与巴蜀在兵要地理上唇齿相依的关系。

因此,占据益州,凭借剑阁、汉中之守,夔门、三峡之险,可持久经营,自守偏安;又居于关中的后方,长江的上流,可对外拓展,吞噬雍凉,进取中原,统一全国,成就帝业。也就是说,得益州足以影响乃至制衡天下。这就是益州成为各大军事集团关注和争夺的根本原因。

(二)古巴蜀物产丰富是军事集团争夺的基本原因

益州为古巴蜀之地,汉代时属十三刺史部之一,拥有八郡四十一州,是一个地域广阔、物产丰富、经济条件优越而又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区域。

西汉时期,益州的经济实力发展已位居全国之首。《华阳国志·蜀志》称:益州“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汉家食货,以为称首”。东汉时期,益州的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后汉书·公孙述传》曰:“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名材竹干,器械之饶,不可胜用。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漕之便。”当时成都是首都长安之外的“五大都”之一,人口已有39万,与京城长安的人口不相上下。

正是由于益州具备了物产丰富、经济实力强大;成都具备了人口密集、都市繁荣等发展和壮大军事实力、争夺天下的基本条件,所以孙权、曹操、刘备等三大军事集团无不紧密地筹划着占领益州的军事行动。

(三)孙权集团谋图益州的战略构想

《三国志·鲁肃传》载, 200年,鲁肃呈“吴门对”明确:第一步:鼎足江东,稳固根本;第二步:据扬取荆,窥探上游;第三步:并益州而竟长江所极,半分天下;第四步:图霸天下以成帝业。由此可见,在鲁肃的建议中,略取、经营益州是孙权“建号帝王”“图天下”的关键所在。《三国志·甘宁传》载:趁天下形势混乱,取江夏黄祖,进图荆州刘表、益州刘璋。还说:“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鲁、甘二人夺取益州的战略构想,深得孙权赞赏。

赤壁之战后,深受孙权器重的大将周瑜、吕蒙等又提出略取益州的计划。《三国志·周瑜传》云:“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

《三国志·鲁肃传》注引载,周瑜病困时与孙权笺曰:“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可见, 周瑜向孙权建议进攻巴蜀有两条路线,一是越过刘备在荆州的地盘,沿江西上;二是北上今湖北房县、上庸,经安康,西取汉中入蜀。总之,无论是图帝王之业,还是鼎足江东,孙权都在积极经营益州,以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不过,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孙权经营益州仅仅是战略构想,并未能付诸实施。

(四)曹操集团谋图益州的战略决策

赤壁之战后,周瑜“得蜀而并张鲁”的谋划,对北方曹操震动极大。曹操本“心存西部久矣”。《三国志·荀彧传》载,早在197年,曹操欲东击吕布,又恐袁绍“侵扰关东,乱羌胡,南诱蜀汉”。所以,一方面命钟繇镇守关中,安抚陇蜀割据势力,一方面派卫凯出使益州,拉拢刘璋、张鲁等蜀汉割据势力,使“朝廷无西顾之忧”。也就是说,曹操在发动统一全国战争以来,对西部就有考虑,较孙权的思考还早了3年。

209年,曹操紧急调整战略部署,暂时放弃再攻江东,加快了既定的西取马超、韩遂和张鲁而窥视巴蜀的步伐。211年3月,曹操遣司隶校尉钟繇讨伐张鲁,使征西护军夏侯渊等率兵出河东,摆开必将谋取巴蜀的架势。关中诸将疑是袭己,马超、韩遂等十部皆反。7月,曹操亲征。数月之间,瓦解了马韩联盟,大破十部军,斩成宜、李堪等,马韩西逃。随后,曹操控制了关中地区,既扩大了地盘,解除了西北之忧,又使孙权循北路取益州成为“泡影”。

215年,曹操征伐汉中,张鲁言“宁为魏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而投降。正当曹操“得陇望蜀”之时,曹操后方出现了问题,留夏侯渊守汉中后返回洛阳。217年冬至219年5月,曹操与刘备发动了争夺汉中之战,以夏侯渊被斩,曹操不能前进一步而失败告终。从此,曹操统一西蜀的战略规划搁浅。

(五)刘备集团谋图益州的战略实践

《三国志·鲁肃传》载:“益州牧刘璋纲维颓弛,周瑜、甘宁并劝权取蜀,权以咨备。备内欲自规,乃伪报曰:‘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左右,备独悚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三国志·刘备传》载:“权遣使欲共取蜀……荆州主簿殷观进曰:‘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取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先主从之,权果辍计。”《献帝春秋》曰:“孙权欲与备共取蜀,遣使报备……备欲自图蜀,拒答不听,曰:今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不动声色操,使敌承其隙,非长计也。’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权知备意,因召瑜还。”刘备反对孙权谋取益州,根本原因在于刘备集团亦有一个益州战略。

207年,当刘备还寄寓于荆州刘表时,诸葛亮呈《隆中对》中描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自此“跨有荆、益”为根本而成帝王之业的益州战略成为刘备集团的基本战略。

211年,庞统向刘备建议取益州时说:“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同年,法正也向刘备说:“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可见,刘备集团把益州作为生存与发展的根据地是高度一致的战略规划。后来,鉴于天下争夺益州的形势明朗,刘备遂加紧谋划,并于214年终于占据益州。

、历史影响

(一)孙刘发展战略的焦点

汉末三国时期,益州战略是孙吴“鼎足江东”、图取天下的重要战略; “跨有荆、益”、两路出击进取中原,谋求霸业是刘蜀的军事纲领。自赤壁之战以来,益州问题逐渐成为吴蜀关系之中的焦点问题,两个政治集团的文武均对益州夺取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在实施这个战略的过程中,甚至发展到了军事对峙,以致不惜破坏孙吴联盟为代价的地步,从而,深刻影响了双方的政治与军事。

(二)曹操统一天下的遗憾

215年,曹操在夺取雍、凉后,随即用了1年就占领汉中、招降张鲁,直接有“得陇望蜀”之军事部署,其间亦爆发过一系列战役。从军事角度讲,汉中是益州的门户,为了益州的安全,于是,刘备在217年毅然发动了夺取汉中之战,经过艰苦的战斗,最后以曹操放弃汉中,退守雍凉而告终。自此,曹操在其有生之年再也无暇顾及益州之“平定”,便成为他一生统一天下的遗憾。

(三)刘备平定天下的资本

在刘备集团攻取西川的过程中,演义中庞统为了让以仁义闻名天下的刘备出师有名,决然地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刘备一个勉强说得上进军的理由。经过3年多的战斗,刘备终于如愿以偿,夺得益州,并自领益州牧,实现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战略规划,为蜀汉集团建立了一个稳固的军事、政治、经济基地。自此,刘备才有进可攻、退可守、平定天下、成就帝业的资本。

(四)孙刘“荆州隐患”的祸根

张松、法正、庞统三人都劝谏在涪城“鸿门宴”上袭杀刘璋,但历史上刘备并没有选择这方案,或许错过了一个绝佳的战机,导致刘备的数万部队被困在张鲁与刘璋势力之间,幸运的是刘备胜了,但此战抽调了留守荆州的诸葛亮、张飞和赵云,还赔上了三位重要谋士。刘备夺得益州后,孙权则索要荆州,刘备又故意托辞“得凉州后,定还荆州。”孙权因而忿恨,便派吕蒙袭取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与刘备争夺荆州,破坏了孙刘联盟。同时,也种下了日后孙权命吕蒙袭取荆州的祸根。

(五)蜀汉集团灭亡的伏笔

214年,刘备夺取益州;217年,刘备又从曹操手上夺取了汉中,确实在按照《隆中对》的规划一步一步地实现。刘备集团夺取西川后,便拥有了争夺天下、兴复汉室的实力与资本。然而,刘备没想到,由于他的优柔寡断,损失了天才军师庞统、奇才张松,导致诸葛亮、张飞、赵云出荆州,为日后关羽关云长“大意失荆州”、张飞身死,刘备夷陵惨败与白帝城托孤,进而,蜀汉政权的履灭埋下了伏笔。

  • ( 指导老师 潘逸)

  • (摘自《湖北经大报》2019年第6期4版)


版权所有 2017 长江职业学院 党委宣传部 制作维护 鄂ICP备05003302号 地址:武昌雄楚大街918号 邮编: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