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职业学院新闻网!今天是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 学校主页

文艺原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艺原创  >  正文

暑期,我在电视台当记者

来源: 《湖北经大报》 时间:2019-07-16 19:48:12点击:

暑期,我在电视台当记者

播音与主持1702班 朱梦娇

两个多月的实习结束了,虽然实习时间很短暂,但是从中我却已经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在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也让我初尝“社会”这盘“菜肴”其中复杂的滋味。

这次,通过视频电视台毛宸老师的推荐,我和几位台内的成员一同来到湖北电视台垄上频道实习,实习的部门为《垄上行》栏目组。《垄上行》栏目是以深度服务三农、连接城乡为重点,站在全国农业的高点,从农业现代化的角度观察记录湖北三农的发展,传播惠农政策,助力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推动城乡互动的一个栏目,它专门报道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早在我上高中之时就收看过垄上的节目,也算是比较熟悉了,不过完全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进入这个平台,哪怕仅仅是作为一名实习生。

刚开始,我是极度兴奋的,满怀着憧憬,准备接受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挑战。但事实上,刚入组的那几天,我几乎是坐在椅子上刷着手机度过的。慢慢的,我的工作从闲散地自娱自乐状态,变成了接电话做记录,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接线员”。接电话这活儿,大家听来也许觉得轻松,但是一开始我却分不清哪些报料是有价值的,哪些没有的;哪些投诉有必要建议观众第一时间找相关职能部门妥善解决;哪些是需要媒体介入,从而发挥舆论力量的。说实话,在新闻栏目组接电话是一门技术,看似简单、轻松,但其实也是一种锻炼和积累。在慢慢的学习中,我知道打电话时,要拿纸笔记录,面对不同事件所面对的不同问题要早早计划,这样才能知道如何应对,如何圆满的解决。

随着实习日子的推移,我从“接线员”升级成了实习记者,我开始跟我的知道老师一起出去采访。七八月份的武汉,热浪滚滚,空气中似乎总是闷闷的,让人呼吸困难,却又难以拒绝。怕晒不想出门,却知道只有出去才能学习到真东西,咬住牙、克服困难和懒惰,我想这次我挑战了自己,也战胜了自己,这个暑假我一直在学习,我没有浪费光阴,没有辜负这热情洋溢的夏天。

记得第一次跟老师出去采访是去咸宁,那是一件土地纠纷案。接到电话时,我能听出来村民们对于土地被征收却没得到征地款,实在没有办法,而产生的无奈、焦急与不安。了解完情况后,我和老师就踏上了去咸宁采访的路程。在这之前,我觉得记者是一个能帮人剖析出真相、保护弱势群体的职业,同时也觉得记者是个挺自由的职业,总可以四处采访、时间自由。直到自己真正接触到这个职业,我才慢慢发现我看到的仅仅只是我看到的,以及一些表象,那些我所不知道的实质,才是真正让我触动、惊讶的东西。不管是采访任何一条新闻,都有其价值,同时也是辛苦的。我们遇到的被采访者不全都是愿意配合我们的,有认真负责,真正想解决问题的,也有一本正经敷衍搪塞的,当然两者我都遇到过。很多纠纷案件就是在一次次沟通、采访中解决的。

说话真的是一门艺术,这一点我特别佩服指导我实习的杨老师,他总是能在遇到不同人时,巧妙地跟他们聊起天来。当然了,可不要以为就是一起吹牛、话家常,那不是普通的聊天,他总能聊到别人感兴趣的点上。所以,跟老师出去的前几次,我大多数是不讲话的,只能帮忙提机器或是拿话筒,但即便是这样,我也能在每次的采访中学习到很多东西,这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八月的天气依旧炎热,夏天的热情也在继续释放,而我也在悄悄改变。没有了刚开始实习的枯燥无聊,一个人就算没事,也不会觉得闲得慌。因为,我学会了思考,我觉得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这也是杨老师潜移默化中教给我的,因为少说话,所以大部分我都能听见老师跟采访对象间的交流,而交流的内容,就是我学习的采访技巧。随着时间的转动,我出去采访的次数也多了,在肤色每日变深的同时,我的采访经验也在加深。我开始主动与被采访者沟通,从生涩的提问,变得可以流利、自然与采访对象深入对话。

有一次采访去了荆州,这次是创业致富的故事。武汉距荆州车程也有几个小时,于是车上睡觉成了我偷懒的好掩护。不管去哪儿,只要车程有一个小时以上,我一般都会睡着,从公路到了凹凸不平的小路,随着车子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我记得那天真的特别热,走出车门,外面简直如置身在火炉旁炙烤。由于在山里,杨老师架好机器,简单交流之后就开始了一天的任务。十二点多,太阳高挂,正是一天中温度高的时候,杨老师和故事主人翁在阳光下一遍一遍的拍,脸上身上都是汗,我即使站在那儿不动也是被汗浸透衣服,那么一瞬间,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记者的不易,电视里那些引人关注的新闻,哪一条不是用记者辛勤的汗水、永不疲惫的双脚换来的?

两个月的时间,跟着杨老师,我去了不少地方,遇到很多陌生人,大多是朴实善良的乡亲,为他们服务,将他们在农村生产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传播给更多的人知道,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能够帮助他们,这使我感到很快乐。看着乡亲们的笑容,自己也觉得开心,或许这就是记者的幸福感吧。在一次采访回来的路上,我问杨老师:“干了这么多年记者,觉得累吗,准备什么时候退休呢?”杨老师轻松地回答我:“在外人眼里,我的很多朋友都会这样问,有人说都这个年纪了,怎么还在外面到处跑采访,不好好在家里休息呢?跑采访有时会很辛苦,但是记者这个工作带给自己的乐趣,别人是感受不到的。他们只看见你东奔西走的背影,却看不出为此你心里所得到的快乐与满足。”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仔细想想,的确是这样,有些人就是愿意过这样的日子,享受奔波的快感,传播的乐趣,于是便有了我们这群新闻工作者。

在跟老师的聊天中,我发现我对媒体行业的想象完全就是误读,我以为所有东西都是排练好的,而事实并非如此。杨老师告诉我受众群体很重要,比如我们这个栏目是切切实实贴近民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做的像娱乐一样那么花哨、夸张,我们的内容都要抓住民众眼球,要有一个重点,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让他们看到他们需要的东西,而非我们所想的东西,我们要站在受众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我眼里,杨老师是一名资深老记者了,他不管去哪采访都很受人尊敬,于是我便跟他说:“我觉得记者是一个非常受尊重且轻松的工作”,老师就笑了:“那是你没看到记者被骂的时候”。我很好奇为什么会被骂呢?原来很多纠纷维权的报道背后,总会有一方会因为利益而讨厌甚至说憎恨记者。慢慢理解这个工作的重要与责任,感受乐趣的同时也明白背后的不易。

我在实习过程中,渐渐明白在这个浩瀚的大千世界,大学生有太多的不足,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去学习,并且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得抱着虚心的态度去学习。

这短暂的实习经历,使我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接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能得到这个机会,用“荣幸”二字大概远远不够,毕竟大一实习的机会并不多,所以非常感谢我们长职的视频电视台,感谢我们校内的指导老师毛宸老师,我希望我和我的伙伴们都能学以致用,为学校制作出更多受师生欢迎、喜爱的新闻节目,也让更多对电视、对新闻有热情的新生朋友一同加入我们长职视频电视台的大家庭,一同创造我们的梦想。

(摘自《湖北经大报》2018年第6期3版)


版权所有 2017 长江职业学院 党委宣传部 制作维护 鄂ICP备05003302号 地址:武昌雄楚大街918号 邮编: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