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职业学院新闻网!今天是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 学校主页

文艺原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艺原创  >  正文

文明之殇

来源: 《湖北经大报》 时间:2019-05-28 12:28:09点击:

文明之殇

数据信息学院计应1804班 谷佳佳

“这是黄昏的太阳,我们却把它当成了黎明的曙光。”这句话节选自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朵创作的《巴黎圣母院》,这部浪漫主义作品的文学价值以及社会意义影响深远,因为这部小说,也使更多人了解到了与之同名的建筑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2019年4月15日,巴黎时间的黄昏,迎来了一个举世震惊的消息:位于塞纳河畔,因雨果小说而闻名世界的这座法国哥特式建筑突发火灾,熊熊烈火疯狂地吞噬着这座古老的教堂,当标志性的塔尖在烈火中轰然倒下,人们痛苦不已……

那不是一栋普通的建筑,那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塔尖没了,玫瑰花窗没了,800年历史文明没了,卡西莫多失去了心爱的姑娘,最终也失去了他心爱的钟楼。

无数人内心的一小部分情怀与情结,被这场大火烧掉了,全世界都好像变得沉重与悲痛,中国社交媒体上,痛心的网友扼腕叹息,“我都还没机会去看呢,好可惜”,“好美的玫瑰花窗,可惜再也见不到了”……刚目睹过凉山大火的国人,更能感受到大火带来的毁灭之痛,更能理解法国人伫立街头为被大火淹没的圣母院祈祷时的悲伤。但是,在世界共同的哀痛声中,却充斥着许多杂音,竟然有人在网上跟帖,表现出了幸灾乐祸,甚至跟百年前的八国联军联系起来,称:“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用“报应论”宣泄情绪,为灾难拍手叫好。这种多元化、碎片化的讨论偏向,让人沉思;这种散发着狭隘、愚昧、悖逆人性的极端言论,让人不安和尴尬。毕竟在全球关注下的圣母院火灾,每一种声音都有可能被打上国族标签,一片惋惜和祈祷中,这种幸灾乐祸的言论会显得格外刺眼,在外国网友看来,他们会认为是“中国网友怎么说”,虽然这种偏激的言论在少数,但会让所有国人觉得羞愧和不安。

同时,在一片唏嘘声中让我产生共鸣的是仍有一大部分理智的声音,我们当代大学生也表现出了积极客观的一面,我翻看QQ空间“长职表白墙”,上面有许多同学发帖惋惜,并宣传着正面的能量!圆明园官博也做了官方回应,发文称:“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100年前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后,谴责最深的是法国人雨果,他痛斥:“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于炬……”而现在因雨果闻名天下的巴黎圣母院也遭受了烈焰之苦,这场大火让国人不觉想到曾经那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万园之园留下的灰烬,是中国历史耻辱柱上最疼的一根钉子。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可是圆明园的重创是让所有人记住懦弱的代价,而不是让少数人,在今天面对世界人类文明的消逝时,发出冷嘲热讽,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所有艺术品都不应该承载国家和战争的重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慰问电中所说:“巴黎圣母院是法兰西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人类文明的杰出瑰宝。”

此次幸灾乐祸者,自命不忘国耻,不忘历史,自命爱自己的国家,有着似乎堂皇的理由,但其实欠缺理性,侮辱了正义,这种“正义”是不被认可的。

我们首先是人类,再是中国人。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更是人类的,它见证着世界历史,见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凝聚着文化艺术的精华,记录了劳动人民的努力。人类同在一条船上,需要有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战争、地震、死亡等挑战面前,每个人都很渺小,孤立无援,此时此刻更需要共情共鸣,需要站在一起。灾难面前有极少数另类的言论都让人觉得刺眼,刺痛着我们对文明灾难的痛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国,但更要理性爱国。

在世界文明面前,在天灾人祸面前,我们要做敢于谴责英法的雨果,勇于保护古建筑的梁思成,舍身扑救凉山大火的消防英雄,而不是那个坐在键盘前幸灾乐祸编织“文字狱”的泄愤者。我们要勿忘国耻,但不是冤冤相报,不论是厚重的历史,还是深远的文明,都值得被纪念和珍重,所有的青年学子们,愿我们都能做一位理性的爱国者!

(摘自《湖北经大报》2019年第2期4版)


版权所有 2017 长江职业学院 党委宣传部 制作维护 鄂ICP备05003302号 地址:武昌雄楚大街918号 邮编:430074